今年10月,某檢驗檢疫局在對一批出口埃塞俄比亞電梯實施裝運前檢驗時發(fā)現,該批貨物雖然是中方企業(yè)依據韓國某企業(yè)訂單生產并作為發(fā)貨人向埃方直接出口,但埃方企業(yè)卻將貨款付給韓方公司,這給裝運前檢驗和證書出具造成不便。一是該批貨物的貿易性質符合裝運前檢驗條件,但貿易合同卻不是中埃直接貿易,屬于“轉手貿易”。二是中方提供的產品價格信息僅代表中韓合同價,不是真正的輸非價格,韓方公司以“商業(yè)機密”為由,不愿意提供真實的價格,給價格核實帶來困難。
基于上述問題,檢驗檢疫機構沒有貿然檢驗出證。經進一步調查了解到,中方企業(yè)獲得出口訂單不易,希望檢驗檢疫部門能夠破例出具證書。為此,該檢驗檢疫局在及時向國家質檢總局有關部門請示并得到肯定答復后,向中方企業(yè)詳細宣講了輸埃政策,并耐心勸導韓方公司告知了真實的合同價格。據此,該檢驗檢疫局快速出具了裝運前檢驗證書。
近幾年,中非貿易頻繁,國家質檢總局與塞拉利昂、肯尼亞、埃塞俄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國家簽署了質檢合作協議。從2004年起,我國陸續(xù)對輸往塞拉利昂、埃塞俄比亞、埃及3個國家的產品開展裝運前檢驗。每批價值在2000美元以上的貿易性產品,均要開展產品檢驗、價格核實和監(jiān)裝檢驗,并出具檢驗檢疫裝運前檢驗證書,作為在上述三國海關報關放行和銀行開立信用證的憑證。
輸非產品裝運前檢驗工作開展以來,時有企業(yè)繞道香港出口逃避裝運前檢驗、偽造裝運前檢驗證書情況發(fā)生。“轉手貿易”雖然屬于正常的國際貿易形式,但輸非產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不僅給出口企業(yè)造成經濟損失,更會直接影響中國輸非產品的信譽。最近,埃及政府就通報了我國個別企業(yè)涉嫌偽造裝運前檢驗證書的名單,這些企業(yè)將被永久取消該國進口權。
在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企業(yè),在向有相關協議的非洲國家出口工業(yè)產品前,盡早向檢驗檢疫機構咨詢,通過正常途徑接受預檢驗和取得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