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農產品價格一波接著一波的輪番上漲,然而這些農產品被加工成食品出口時,海外采購商卻不愿“買賬”。
在正在舉行的第108屆廣交會上,因價格難以達成一致,出口商與采購商陷入僵持狀態(tài),利潤普遍在2%~3%的中國農產品及食品加工出口企業(yè)陷入出口困境,紛紛采取報“虛價”策略。
今年來,國內增添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蘋什么”等一大串新詞。目前,國內食品價格繼續(xù)呈上升趨勢,國家發(fā)改委本月2日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jiān)測情況,在監(jiān)測的31種產品中,近80%價格上漲。不過,國際市場因經濟沒有明顯好轉,許多海外采購商在廣交會上拒絕接受中國農產品及食品漲價,雖然不少農產品的國內售價已經高于出口報價。
福建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志紅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現在海外食品市場明顯跟不上國內農產品的漲價步伐,加上匯率波動,令利潤率普遍在2%~3%的農產品及食品出口企業(yè)舉步維艱,一提高價格,采購商馬上減少下單。
陳志紅反映說,糖價在短短半個月內由6000多元/噸上升到8000元/噸,大麥、稻米、淀粉等都大幅上漲,農產品一天一個價,因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現在手上有部分食品訂單已處于虧損。不同于其他產品,客人對新推出的食品接受速度比較慢,基本每次來廣交會采購都是以傳統食品為主,這增加了漲價難度。受到漲價風聲的影響,這次來廣交會的食品采購商比上屆有所減少,企業(yè)這次都不敢報實際價格,只報一個大概范圍的虛價,稍微將價格提高一點,但向客戶說明屆時將根據原材料的價格情況做一些調整。
不只中小型出口食品企業(yè)撐不住,連中糧集團這樣的大型食品企業(yè)部分出口產品也陷入困境。蘋果價格漲了20%,梨價也漲了近20%,而番茄最近也開始加入漲價隊伍中,最近漲了30%左右。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貼牌產品部副經理戚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9月以來番茄價格大約漲了30%,這次將番茄醬的價格上調了10%,但幾乎無法成交。
“中糧是全球最大的番茄醬生產企業(yè)之一,年產40萬噸左右,國內其他企業(yè)都是觀望著我們的價格調整來做出相應調整。去年,這類產品市場不錯,結果中小企業(yè)蜂擁而至,導致產能過剩,價格從去年的1200美元/噸下滑到今年初的500美元/噸,包括中糧在內的整個番茄生產加工行業(yè)都處于虧損狀態(tài),現在價格回升到800美元/噸,但因客戶手頭依然有庫存,看到價格一上漲,就不急著下單。農產品價格過度波動對下游食品出口企業(yè)沖擊很大,希望國家和相關行業(yè)協會對此能適度監(jiān)管!逼輳娬f。
農產品及食品出口的價格傳導往往相對滯后,增加了訂單報價及成交的難度。中國相關出口企業(yè)紛紛采取了新的報價策略,這次在廣交會上“虛晃一槍”,等實際成交時再做出調整。山東金都塔林食品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曲學磊說,他在廣交會上報的價格,交易會結束前作準,閉幕后就不認賬了。沒辦法,價格波動太劇烈。
廣東省珠江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yè)部副總經理陳志強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談到,這次在廣交會上只是與采購商吹吹風,尚未談確切的價格,因與農產品供應商是簽訂整年的供貨協議,今年暫時受農產品漲價影響還不大,但假如農產品繼續(xù)漲價,明年出口將會變得非常艱難。相對而言,該企業(yè)有長期合作的經銷客戶,承受成本上漲的能力還強些,而一些中小型農產品及食品出口企業(yè)將可能面臨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