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盡管美聯(lián)儲不太可能將基準利率降至負值,但在利率開始降至弊大于利之前,全球央行仍有進一步降息的空間。
隨著世界經濟的低迷,已經迫使美聯(lián)儲和歐洲央行降低借貸成本,政策制定者準備推出更多的舉措。然而,他們也意識到,在某個時臨界點,他們將不得不停止使用該工具作為刺激手段,因為擔心會觸及所謂的反轉利率水平,在這種水平,廉價的資金會有收縮的效應。
彭博針對經濟學家的最新調查顯示,美聯(lián)儲和英國央行目前只會將基準利率分別從1.75%-2%和0.75%降到零。兩家央行都曾表示反對負利率。
相比之下,根據民意調查的預估中值,歐洲央行應該能夠將其存款利率從目前的負0.5%降至最低負0.8%,日本央行可能將其關鍵利率從負0.1%降至負0.35%。
調查結果表明,貨幣政策在完全用盡之前仍可放松,這對于受貿易緊張困擾的世界經濟中是個好消息。不過,這些數據也表明,各國央行的火力不及歷史水平,這可能會讓投資者感到恐慌,并突顯出如果當前的經濟放緩持續(xù)下去,各國政府需要采取更多行動。
赫爾辛基的FIM Group OYJ首席經濟學家Timo Hirvonen表示,目前,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似乎有意愿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降低利率。但美聯(lián)儲和英國央行不認為負利率是一種選擇。
此前,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Markus Brunnermeier和Yann Koby在一項研究中普及了反轉利率的概念。他們在研究中提出,在某個時點,寬松的貨幣政策會變成緊縮政策,因為銀行出于對自身股權狀況的擔憂或滿足資本監(jiān)管要求的需要而停止放貸。一些銀行,尤其是歐洲的銀行,已經開始反對負利率。
彭博社的經濟學家指出,圍繞著利率下限的所有辯論、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掩蓋了一個簡單的事實:在離零不遠的某個地方,降息成本將開始超過收益,而一些主要的央行已經在那里了。如果下一次衰退來得比我們預期的更早,其他國家也不會落后太遠。”
另一個懷疑利率有下限的理由是,人們懷疑基準利率越低,就會有越多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退休生活而增加儲蓄。一些政策制定者還認為,極低的利率可能會吹大資產泡沫或損害生產率。
KPMG LLP首席經濟學家Constance Hunter表示,“從通脹預期、刺激投資和支出等方面來看,負利率的邊際回報正在遞減!
美聯(lián)儲今年已經兩次下調基準利率,以美聯(lián)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為首的政策制定者傾向于再次采取行動。但鮑威爾上月表示,負利率并非“我們的首選”工具。這樣的政策在美國可能被視為非法,而且考慮到它可能給銀行和貨幣市場基金造成的破壞,也不清楚它能帶來多少經濟收益。
英國央行也反對負利率,盡管英國與歐盟間出現(xiàn)無協(xié)議脫歐的風險正在上升。英國央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已經排除了將利率降至零以下的可能性,他認為這樣做“有些不自然”,因為這樣做可能會損害銀行的利潤率、盈利能力和資本化,進而影響銀行的放貸意愿。
歐元區(qū)和日本已經出現(xiàn)負增長。歐洲央行上一次下調銀行隔夜存款利率是在9月12日,而雖然日本央行表示更愿意加大寬松力度,但它也擔心大規(guī)模寬松計劃對商業(yè)銀行和市場的副作用。